不知不觉,旁边的小邻居,要混出头了。

别慌!

我说的只是股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日本股市虽然收跌,但此前连续第9日走高,日经225指数达到31352点,突破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高点,创出1990年7月以来新高。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中国人喜欢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待,那三十年后呢?

刚刚结束的G7峰会,好事者只会冷嘲热讽,但岸田文雄的意气风发,又有谁察觉到了?

难道你真的天真地认为,日本的这一次热度,仅限于股市?

01

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真的太熟悉,也太陌生了。

说熟悉,是不仅因为一衣带水,也因为我们很少从其他地方,看到这么多自己的影子,语言、文字、风俗,甚至文化。而说陌生,又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如此相似的两个国家,在过去的百年,会疏远到如此地步,甚至一度兵戎相见,快意恩仇。

或者,我们真的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邻居了。

要搞明白日本这个国家,有两段历史必须再看一次。

先说奠定现在世界格局的一个大事件——二战。

作为战败国,1945年的日本基本被打残了,用满目疮痍来形容都算客气了。

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却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崛起,原因大家应该都能猜到。

没错,就是朝鲜战争!

作为最前沿的战略补给站,日本的价值毋庸置疑,也因为战争需要,美国对日本来了180度的转变,全力扶持它恢复工业制造业。

可以说,日本战后的恢复,以及后来的崛起,都是拜战争所赐。

只是,前期是热战,后来变成冷战。

在1950-1991年之间,美国有一万个理由去扶持日本成为强国,究竟为啥?

从地缘格局上看,日本的战略位置对老美实在太重要了,它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这个屏障失守,那太平洋基本可以长驱直入,然后直接杀到加利福尼亚。

可能有人说了,太平洋不是还有关岛、夏威夷军事基地吗?

这个嘛,忽悠一下其他人可以,你能忽悠俄国人和美国人自己?

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百度一下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都讲了啥。就因为日本的存在,俄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即使再牛,都会被拦截在一个窝里,三胖的导弹再能飞,面对日本的拦截也很头疼。

另外一段历史,要早差不多100年,那就是明治维新。

其实,从1860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基本倒向了西方。不对,是彻底、全面倒向,再具体一点说,是倒向美国,原因还是地理位置。

在航海时代,要触达亚洲贸易,美国的第一站基本就是日本,也只有美国最在乎日本的价值,真正用坚船利炮把日本逼入现代历史的,也是美国人。而另外一个贸易集散地--欧洲,面对的是大西洋,犯不着担心太平洋的事。而且,美国也有足够的实力扶持日本,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

虽然中间日本人脑子进了水,竟然在美国老大哥头上拉屎,但很快在两颗原子弹的教训下,乖乖臣服,做回了小弟,直到今天。

为什么日本会如此心甘情愿跟着美国混?

我想原因很简单,三个字:有肉吃。

这点还真的要佩服一下老美的手段,和苏联一味只会拉膀子干架相比,老美则更懂得金钱和文化的价值,因为最终要搞定的,还是人心,给他们钱,让他们爽,其实比打架更能让人屈服。

恰好,老美又有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日本人自降身价,甘愿做美国人小弟?

这种问题,就像老板问你,为什么那些牛人都不愿意来我公司上班一样,难道自己心里就没点逼数?

可以肯定的是,在跟谁混这个问题上,日本人是一路走到黑的。

02

失去的三十年

问题又来了,既然跟美国人混得这么好,为什么1990年代后,日本就停滞不前了呢?

本来还以为只是失去10年,后来20年,现在已经30年了。你问现在的年轻人,知不知道当年的日本有多牛逼,他们多半一脸懵,而对日本那个辉煌的年代还有印象的人,恐怕头发都白了吧。

这当中的原因很多,什么美国人忽悠日本人签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刺破经济泡沫,房地产玩脱了,没跟上互联网技术革命,等等。

这些都没有错,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而且这个视角可能更有指导性。

那就是日本对于美国战略价值的下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头看一看,日经225指数在1990年1月到达巅峰的38000点,此后便一路下滑。

那个年代同时发生了一个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苏联解体。

是不是机缘巧合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苏联解体,叶利钦全面倒向西方的影响是,东西方军事政治经济全面对峙的局面一夜消失,敌人没有了,那日本作为战略前沿,价值何在?

与此同时,日本旁边的大邻居,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再次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与1980年代只是小心翼翼试验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不同,这一次的市场经济路线,更加深入,也更加愿意和美国亲近。

这对于日本的打击就更大了,本来战略价值已经大打折扣,这会是真的翻盘无望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美国人的战略中重心,转向了中东,沉醉于在那里拯救水深火热的伊斯兰世界。在欧洲,俄罗斯萎靡不振,老美完全不担心;在亚太,老美也忙着和日本旁边的大邻居做生意发大财。

那个时候的日本,像极了被冷落的大房太太。

可能他们也曾无数次地拷问自己的灵魂:

自己对于美国的价值何在?

但我想他们也不会有答案。

因为,要说军事,打仗的风险都没有;要说经济,难道1亿人口的日本,比得过旁边十几亿人口的大邻居?

岁月无情,美人迟暮,只剩无奈,空悲切。

03

命运的天平倾向了日本?

可是,历史的车轮,有时你真的无法预见。

就好像谁能想到,中国当年叱咤风云的地产大佬,现在会风雨飘摇,而当初令所有年轻人羡慕嫉妒恨的大厂员工,现在的状态是待业中。

30年后的今天,日本找回了当初的战略价值。

原因就在于大国博弈正愈演愈烈,拉拢站队的氛围也越来越重。

以日本人的尿性,在跟谁混这个问题上,我想他们毫无可能爆冷,反倒是继续一条道路走到黑。从各种迹象其实都能够看出来,这点咱们无需去自欺欺人。

有了这层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以这个角度再看看巴菲特以及一众华尔街大佬集体组队去日本捞金,以及日本股市的疯狂上涨,你真的觉得只是资本炒作这么简单?

不尽然吧。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也就算了,这些大佬集体行动,他们考虑的东西显然要比一般股民更多,也更深入。就以产业而言,现在西方国家都拼命把自己的核心产业从海外往自己国内搬,日本肯定也是有样学样。

对于已经失去30年,在地上摩擦了这么久的日本国内而言,多搬回一家工厂,就多解决一份就业,多一份税收,多一份自主可控,多一份经济增量。实在搬不回来的,也无所谓,顶多就不变而已。

这个逻辑大家真要好好领会一些,因为对于另外一些国家而言,多搬走一个,就少一份就业,少一份税收,经济就失去一份增量。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了吧?

是不是像足了一个股价长期趴在地上的股票,生意照样做,只不过长期没有增长预期而已,现在增长预期突然来了,逻辑反转了,股价蹭蹭蹭往上涨,情理之中吧。

对了,日本企业还传出给员工加工资的新闻,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信号足够强了吧,如果不是对于经营前景有好的预期,哪个老板会傻到花钱赚吆喝?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底谁能获利最大,没有人能准确预料得到。

但如果你还是用过去三十年的眼光看日本,还以为人家是“平成废宅”、“低欲望社会”、“通缩一代”,那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了。

04

结语

回到开篇的问题,日本股市的飙涨,很可能并不只限于股市,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只是在乎你看得够不够通透。

其实,日本这个国家,多少有点飘零的感觉。

因为是岛国,资源匮乏,灾害频发,注定了日本只能成为一个依附大国而存在的国家。

过去的千年,她依附我们;最近百年,她依附美国。

这就是日本的宿命,无法改变。

所以,对于日本而言,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大哥,找对了,飞黄腾达,找错了,风雨飘摇。这点日本人还是很清醒的,他们也很有这种身份认同,而且并不以为耻。

在刚结束的G7广岛峰会上,岸田文雄沉醉于与欧美领导人共商大事,丝毫不在意他脚下的土地,78年前曾经遭受美国原子弹的摧残,反而认为是一种“荣耀”,一种成为西方俱乐部终身会员的“荣耀”。

实际上,虽然日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都排得很靠前,但日本的国土面积狭窄、人口数量也不算大得离谱,说的嚣张点,大国给点好处,都足够他们吃的了。

所以,当年美国扶持日本并没有特别费力。今天,同样的情景再次上演,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预计会源源不断地从别的国家转移向日本,这对于日本经济而言,完全有可能打破停滞,重新回复增长。

要知道,日本虽然在IT等硅谷式创新产业中乏善可陈,但在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业、新材料等领域,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或许,这才是巴菲特等华尔街大佬看好日本的真正原因。

何况,日本现在对于海外资本是如此友好。自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日元融资成本在全球来看都很低,日元在美联储强力加息下又正处于低位,常年的经济停滞,使得日本资产价格具备相当高的性价比,借日元买日元资产这种投资闭环,找不出有什么破绽,而且随时可能因为日元升值先躺赚一波。

Why not?

推荐内容